听到徐彦辉的话,殷方川和郑晓晴心中犹如点燃了一团火焰,满心欢喜备受鼓舞。
这段时间以来,他们几乎跑遍了附近的几个乡镇,所面临的最大难题便是如何留住劳动力。
九十年代的打工潮如同一股强劲的旋风,逐渐席卷到这片土地。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受到这股浪潮的影响,纷纷选择南下打工,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甚至有些原本学习成绩还算不错的中学生,也难以抵挡外界的诱惑,毅然决然地加入到南下的大军中。
谁都清楚,接受教育所带来的出路远比打工更为广阔,但对于那些生活在贫困家庭的学生来说,现实的压力和赤裸裸的金钱诱惑,让他们在面对选择时往往身不由己。
毕竟,对于一个尚未形成成熟社会认知的学生而言,他们的选择空间实在太过有限。
有些时候,人的命运未必就一定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生态农业现在还只是一个概念性的产业,咱们不能指望老百姓有太高的认知度,所以···”
殷方川皱了皱眉头,对于生态农业的前景虽然非常看好,但是摆在眼前的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
徐彦辉笑着点了点头。
“生态农业是个很长远的项目,不仅不能着急,更不能急功近利,得一步步的严格根据市场情况来逐步发展。”
郑晓晴一直认真仔细的听着,对于徐彦辉的话,她生怕落下哪怕一个字眼···
“长远是肯定的。这几天我和晓晴在下面跟老百姓聊天,听到最多的就是关于自己的切身利益。他们不关心什么环境保护和国家战略,只关心自己的饭碗和钱包。”
徐彦辉郑重的点了点头。
“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为他们考虑问题,种地要能挣到钱,教育、医疗要保障好,住房要安全舒适,其实也就这么点事。”
“你要是这么说的话,十年二十年都未必能实现···”
看到殷方川一脸的担忧,徐彦辉却开心的笑了。
“所以说,生态农业是个非常长远的规划。就说现在吧,眼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新农村改造,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非常难,这是一定的。”
殷方川和郑晓晴面面相觑,他们没有想到一向信心满满的徐彦辉会给他们打预防针。
“你也没有信心?”
徐彦辉乐了。
“我说的是困难,但是不等于没有信心。信心这个东西,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能缺,又不用花钱买。”
“这倒是···”
李兰香去串门了,她知道儿子有工作要谈,自己留在家里只会给他们添乱。
这是个明事理的老太太···
虽然已经入冬了,但是午后的太阳还是非常的暖人的。
“现在政府的新农村改造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政策,所以一切工作都要咱们自己来完成,任务比较艰巨,但是同样的,也没有了条条框框的限制,对咱们来说反而是个好事。”
徐彦辉之所以对范县的生态农业项目这么有信心,第一是嗅到了刚出台的新政策,第二就是源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没有太多规矩的束缚。
他最讨厌的就是活在条条框框的规则里。
殷方川默默的点了点头,谈起农村改造,他也认为是第一块难啃的骨头。
“老五,之前我在电视上也看到过,很多地方为了所谓的农村新风貌,把好多人的祖宅都给推了,这就很大程度上断绝了那些已经去城里的人回家的路···”
徐彦辉微微皱了皱眉,这样的新闻报道他也看到过。
有的地方为了响应上级的号召搞示范村,拿着鸡毛当令箭一刀切,把好多人的祖宅都给推了,村里没什么值得留恋的,当然就不愿意回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