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大获全胜【补】(2 / 4)

绍为司隶校尉。二人合谋诛杀宦官,后何进事泄被杀,袁绍率军尽诛宦官。董卓专权,袁绍与其政见不同,逃奔冀州。董卓拜其为渤海太守。初平元年(190年),与关东州郡牧守联合起兵以讨董卓,袁绍被推为盟主,自号车骑将军,声势颇大。董卓畏惧,挟汉献帝西入关中,不久被杀。后关东军内部开始互相兼并,袁绍夺取冀州牧韩馥的地盘,自领冀州牧,此后又夺得青州、并州。初平四年(193年),袁绍平定黑山军。建安四年(199年),袁绍又消灭幽州军阀公孙瓒。至此,袁绍已跨据黄河下游的四州之地,领众数十万,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割据势力。同年,袁绍准备向曹操发起进攻,直捣许都,劫夺汉帝。但在官渡之战中为曹操大败。 56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在忧愤中病逝。不久后,袁氏兄弟阋墙,相继兵败身死,河北尽并于曹操。 56 234

袁绍出生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汝南袁氏” 231。从高祖父袁安起,袁氏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 84。袁绍的祖父是司徒袁汤,生母是一个地位卑微的婢女 91,生父不明(有五官中郎将袁成 85-87、司空袁逢 88两种说法,详见“人物争议”目录)。袁绍出生在京师雒阳,出生时恰逢父亲袁成去世,由养母(袁成正妻)等女子抚养长大 89被叔父袁逢、袁隗所关爱 90。

袁绍幼年时做了郎官,由于容貌仪态出众,经常被人模仿。弱冠出任濮阳县长(一作濮阳令 247),有清正能干的名声。 2遇母丧而辞去官职 3,回到汝南,由副车从骑。袁绍将进入汝南时,不想让许劭看到他们,就打发走宾客,只乘着一辆车回家。 247-248服完三年丧礼,袁绍回想感叹自己一出生便是无父孤儿,又为父亲(袁成)服丧礼。服丧期满后,他搬到雒阳居住。袁绍相貌俊美,举止威仪,为人仁爱,注重名声,加上袁绍降低身份倾心结交,士人全部抢着投奔他。来的士人不论身份贵贱,袁绍都以与自己平等的礼仪相待,因此来访宾客的各种车辆挤满了雒阳的大街小巷。 3

这时是东汉统治日趋黑暗的年代,宦官专政愈演愈烈,残酷迫害以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为代表的“清流党人”。袁绍自称隐居,表面上不妄通宾客,其实在暗中结交党人和侠义之士,如张邈、何颙、许攸、吴子卿等人 95。张邈是大名鼎鼎的党人,“八厨”之一。何颙也是党人,与党人领袖陈蕃、李膺过从甚密 92,袁绍很仰慕他 226。在党锢之祸中,何颙常常一年中几次私入雒阳,听从袁绍的计谋策略,帮助党人避难:对一些穷困无助的人,帮助他们渡过祸患。对一些被追捕的人,出计使他们得以逃跑或隐藏起来,使不少人免于党祸 93。袁绍的活动引起了宦官的注意,中常侍赵忠愤愤然地警告说袁本初抬高身价、不应朝廷辟召,专养亡命之徒,不知在干何事。袁隗听到风声后斥责袁绍,但袁绍依然不为所动。 94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以后,东汉朝廷被迫取消党禁,大赦天下党人。袁绍面对大将军何进的辟召,不得已只能从命出仕 96。何进是汉灵帝刘宏皇后何氏(参见词条灵思皇后)的异母兄,以外戚贵显,统领左右羽林军,对宦官专政不满。袁绍有意借何进之力除掉宦官,而何进因袁氏门第显赫,也很信任袁绍。 4从此,两人关系非同一般。当时,宦官的势力仍然很大,中常侍赵忠、张让等并封侯爵。郎中张钧上书痛斥宦官专政之害,竟被捕杀狱中。

中平五年(188年),东汉朝廷另组西园新军,置西园八校尉。袁绍被任命为校尉(《三国志》作中军校尉 104,《后汉书》作佐军校尉 4),但大权掌握在宦官、上军校尉蹇硕手中,连大将军何进都要听调度指挥。讨虏校尉盖勋向袁绍和宗正刘虞提出诛除奸宦、提拔贤良的想法,三人不谋而合、结成同盟,后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