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欧洲的消息(2 / 3)

我爸爸是穿越者 风鵿 3488 字 2020-08-06

十五条引水渠,又在永通渠西岸建设了二十个大型的蓄水水库,以水闸与永通渠连接,通过水库我等便可为两岸用水保证,永通渠大桥采用公铁两用设计,已经完成了桥墩建设,目前已经开始桥面施工,桥墩高一百二十八米,共四座桥墩组成,两座在岸上,两座在水中,桥墩之间宽六十五米,桥墩与岸边也有五十米的距离,如此也不会影响船只通行,大桥两侧皆建有城镇,炮台,为大桥保护,这里有图纸,请太子过目”

冯德说完,将文件夹交给了刘海兴,刘海兴拿过了文件夹打开一看,满意的点了点头。

永通渠长四百二十八里,最窄的地方有二百六十米,最宽的地方有四百米。

如此完全可以保证数艏船只并排航行通过。

就算是以后钢铁船,三四百米的宽度也足可保证二十万吨以下的巨轮并排通过。

永通渠因为地处沙漠,所以这防风林便是最为重要的一大建设项目。

除去采用沙漠中更容易存活的光棍树,胡杨树等外。

引入水源也是非常重要的。

反正尼罗河流量非常大,这么大的流量加淡水资源不用,太暴殄天物了。

所以在争得马穆鲁克同意后。

十五条引水渠便从尼罗河引出,引入了永通渠西岸新建的,相互通过水渠连接在一起的二十个大型蓄水水库中。

水库一面连接水渠,一面连接永通渠,进出都有水闸。

加上水渠两岸都建有防风林。

使得水渠中的水能够不被大量蒸发的被引入水库之中。

虽然有少量蒸发,但那也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水库深十五到二十米,面积五百到八百平方米。

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如此足可保证永通渠两岸的用水。

永通渠大桥是和永通渠同步建设的。

开工也有三年多的时间了。

如今桥墩已经建造完毕,开始了桥面施工。

桥墩高一百二十八米,其中水位线以下二十八米,水面离桥面百米,如此足可保证大型船只顺利通过大桥。

以后汉海王国的铁路线会一直向西连入非洲和欧洲。

所以跨越永通渠的大桥自然要提前建设。

只是唯一的问题便是因为桥高,所以上下桥必须要上下坡。

为此刘海兴和刘守义商量了一种环形公路设计,类似于后世的立交桥设计。

至于铁路,进出桥身皆采用高架方式,在辅以地形,弯道,尽量避免火车爬坡。

如此修建虽然造价会很高,但是安全性得到了最基本的保证。

不仅是跨越永通渠的公铁两用大桥,其他地方跨越大江大河的大型桥梁也都采用了铁路高架加立交桥的设计。

虽然这公路立交桥只有进出两个口,并不复杂,不过也也是一个大胆的创举。

成为了如今汉海王国桥梁设计的新风向。

刘海兴看了看眼前的各种水库,水渠还有大桥图纸。

心中感叹道。

我华夏自古就是基建狂魔。

大禹治水,各种运河水渠,桥梁,秦汉时期的驰道,直道等等。

包括那条世界上最早的跨海大桥。

啥,你说是悉尼的海港大桥。

很遗憾,不是。

第一座跨海大桥是宋,皇祐五年,也就是公元1053年,由泉州太守蔡襄主持,至嘉祐四年,也就是公元1059年,修通的洛阳桥,也叫万安桥。

而向永通渠,和永通渠公铁大桥,如此浩大的工程,估计如今也就华夏人才能建设出来了吧。

因为是引水渠,所以并不是很宽,只要能引来水就行。

防风林之内建有车道和步行道。

车道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