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离家四十载,归乡鬓已白!(1 / 2)

蒋洲很奇怪。

第一次见到京极高政的时候,他就感觉京极高政有点不正常。

这人的汉语太过流利,虽然有些口音,但用词用句都丝毫不差,甚至比一些正儿八经的明朝人还要条理清晰。

而且,京极高政对天朝的风土人情地理分布等等都异常熟悉。

有些地方甚至是蒋洲也不甚了解,但是京极高政却了如指掌。不仅能向蒋洲详细介绍,甚至还能道出此地的历史。

如果不是知道京极高政是在倭国“土生土长”的,蒋洲真的以为京极高政是个明朝人。

“京极大人,你为何会想要搬到我明国去住呢?”

“倭...日本虽小,但京极大人贵为日本之主,若是迁居我朝,毕竟不如岛内这般洒脱啊。”

“而且东翁此时也自身难保,只怕京极大人得另请高明了。”

阿蓉上次率领勘合贸易船队到达之后,便向当时的直浙总督胡宗宪提出了,京极高政希望能前往明朝的意愿。

但此时,胡宗宪自己也正处漩涡之中。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内阁首辅严嵩罢官,大明“举重冠军”严世蕃被捕,控制朝堂的严党失势。

胡宗宪能够仕途顺利一路爬到直浙总督这个位置,靠的便是严嵩的义子赵文华的举荐。

所以在一些大臣眼中,胡宗宪便是根正苗红的严党。

此时赵文华已死,严世蕃被捕,严嵩丢掉内阁首辅的位置,被视为严党的胡宗宪也岌岌可危。

很快,新上任的内阁首辅徐阶便授意一名南京的官员弹劾胡宗宪,罗织了十大罪状控告胡宗宪。

“吾素来仰慕天朝文化,只恨一直无法亲眼得见。”

“如今日本各地太平安乐,吾亦有心放权隐居从此不问政事。”

“所以想去明国看一看。”

“至于胡大人的境遇,吾倒是有一计,或许可保胡大人周全。”

听完京极高政的话,蒋洲的呼吸顿时急促了起来。

他只是胡宗宪的幕僚,政治生涯已经跟胡宗宪牢牢绑定。

若是胡宗宪被撸,那他蒋洲自己也跟着完了。

“不知京极大人有何教我?”蒋洲立刻正襟危坐,一脸诚恳的看着京极高政。

京极高政将桌上的蜡烛移到一旁,随后笑着说道“常言道,过河拆桥、卸磨杀驴,蒋大人应该比吾更清楚这俩个词的含义吧?”

蒋洲轻轻点了点头。

“胡大人此前是被朝廷委派到直隶、浙J等地清缴海贼,如今汪直回国再无海贼之乱,则朝廷没了心腹大患,胡大人便也失去了作用。”

“沦为弃子也是可以预料的。”

“这直浙总督的帽子既然是因为海贼而戴上的,那么想要保住这顶乌纱帽,那自然也要靠海贼了。”

蒋洲是个聪明人,可谓一点就透。

仔细思索了京极高政的建议之后,蒋洲顿时觉得可行。

“京极大人愿意帮忙?”

京极高政先是点了点头,随后又摇了摇头。

蒋洲顿时有些不明白了,“京极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吾既已组成贸易船队,自然是不会再让我国武士再次沦为海盗,而且贵国先前的倭乱到底因何而起,龙椅上那位不清楚,难道蒋大人还能不知道么?”

“汪直不是在你们手上么,要怎么做,不用吾再教了吧?”

.......

京极三年,冬。

明朝直浙总督胡宗宪将“五峰船主”汪直招至官邸,以汪直此前煽动倭乱为由将汪直下狱。

几日后,宁波府附近的海商集体抗议,封锁了浙J各港口,要求释放汪直。

协商无果,盘踞在沿海诸岛的商人顿时封锁了各条海